12月9日,江苏首例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正在进行中,医生先将互相粘连呈“莲花”状的瓣膜扩张开,随即逐渐释放由镍钛合金和猪心包生物瓣所制成的人工瓣膜,将其根植于患者主动脉根部。手术耗时仅1个半小时,全程仅采用局部麻醉。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,86岁的患者崔学恕,其实还有着不简单的革命战争经历。抗日战争时期,他就在老家山东参军,后来一直做警卫员,曾经是陈毅、谭震林等人的警卫员。通讯员 何雨田 侯雨萌
现代快报记者 刘峻 孙玉春
手术
不开胸,将人工瓣膜送入主动脉
昨晚,记者见到了崔学恕老人,眼前的老革命虽然已经白发苍苍,可是精神很好,本来还在床上休息的,见到记者来访,老人非要下床迎接。在他的眉宇之间,记者还是能看到一股军人当年的英气。
据崔老儿子介绍,1985年,父亲因心脏不好,安装了起搏器,但是身体一直还算精干。最近一年来,父亲周身乏力,反复胸闷气喘,先后四次因急性心力衰竭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。
据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孔祥清教授诊断,崔老患的是老年退行性瓣膜病,重度主动脉瓣狭窄。崔老的三瓣心脏瓣膜已经老化,心脏不能正常“排血”,造成崔老全身“缺血”,影响了各个器官的血液循环。
传统治疗此病的方法是外科开胸手术置换人工瓣膜。鉴于崔老高龄、心功能差,孔祥清教授决定为其施行介入主动脉瓣置换术,不开胸,而是用一根导管将自主研发的人工瓣膜送入主动脉,以新换旧。手术最终取得了圆满成功。
故事
渡江战役,老人跟陈毅一条船过江
崔学恕老人是山东莱芜人,出生于1928年。说起自己的革命经历,崔老表示,自己当初是受了哥哥崔学忠的影响。“当时在莱芜口镇乡江水村,弟兄三个,我排行老二。”
哥哥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济南求学,后来日军战火烧到了山东,哥哥就回到老家参加了革命,带着游击队和日本人战斗。由于哥哥是“抗日的”,他们受到汉奸的迫害,崔学恕还被关了大半年,后来日本人走了才被村民救出来。从此他就投奔了哥哥,参加了莱芜的一个八路军区中队,后来又到了县大队。
崔老参军的时间是1942年,当时还不到15岁,拎着个手榴弹跟在部队后面走。到了县大队以后,上级看他很聪明,身材高,就叫他做通讯员,后来又做了警卫员,跟着不少部队领导,个个都喜欢他。
抗战胜利后,他又到了山东兵团,仍然做警卫员。潍县战役以后,他就一直在野战军了,这期间,他跟过王建安,也跟过许世友,许世友喜欢打猎,他们几个警卫员跟去帮着撵兔子。此后他又先后经历了兖州战役、济南战役等。
昨天,现代快报记者也看到了老人家里保存的一部分勋章,有独立自由勋章、解放勋章,有淮海战役纪念章、有第七兵团英模代表会议纪念章等。这些基本代表了老人的“战斗履历”。崔老称,他参与淮海战役时,几大首长都在一起指挥作战,所以他跟过谭震林,还跟过陈毅。由于年代太久远,老人记忆也不太好了,已经说不清跟首长们的往事了。
不过有一件事还能记得,崔老说,1949年,他们参加渡江战役,并且是在南京浦口附近渡过长江,当时他跟陈毅老总是一条船过江的。在解放南京之后,陈毅指挥部队往上海去,他则跟着谭震林的第七兵团去了浙江,之后渐渐地跟随首长们的机会就少了。
回过头来看,崔老这一辈子基本没有离开保卫工作。在浙江,他认识了现在的老伴,老伴是浙江当地人,当时在七兵团司令部卫生科,他是保卫科。1963年左右,他们来到南京军区,老崔在营房部工作。“这么多年,我们甚至都没想到回浙江,真是革命需要到哪里,就在哪里安家。”这一对老人就这样相依相守,最后崔老在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岗位上离休。
家人表示,其实老人一辈子很少提跟过老首长的事,只是兢兢业业干本职工作。